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2023年)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20〕36号)文件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深化美育综合改革,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极大推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学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1、核心素养教育必修课《大学美育》
2023年,学校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设置《大学美育》必修课,确保学生综合素质基本标准。全校四十个本科专业74个班级均设置《大学美育》核心素养教育必修课,课程旨在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及新时代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逐步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外活动课程化管理”的模式,对于构建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相衔接的综合实践育人机制,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建设具重要意义。
2023年艺术学院大学美育教研室暨艺术创新实践中心面向全体《大学美育》课程学生,组织开展为期两周的审美实践与体验活动。本期活动由艺术学院付丹、唐克石、宫彬、张川、贺丹、马玉江、涂诗雨、卢精文等老师担任主讲,以学生线下具身参与和线上直播国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内容涵盖舞蹈、书法、陶艺、手工、动漫、戏曲、器乐等领域,意在以艺术审美为载体,通过师生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在美育实践过程中,拓展学科视野,深化美育理念,把握不同艺术类型的审美特征,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并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能够以美装点生活,以美浸润心灵。与此同时,在活动中落实《大学美育》综合育人目标,并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积极交流和沟通合作的能力。
2.“进阶”美育通识选修课
以音乐、美术、舞蹈等六个模块为体系的“进阶”美育通识选修课,健康与审美素养纳入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如书画比赛、校园艺术节、艺术展演等),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健康与审美素养进行无缝对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融入到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创新创业等人才培养工作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艺术学院教学团队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2023年共开设32门次美育通识选修课,课程有《书法基础》、《绒绣》、《金属艺术》、《手工布艺》、《钢琴名作赏析》、《人物形象设计》、《扬琴演奏与欣赏》、《舞蹈艺术欣赏》等。深受学生欢迎,年均选课人数1000人次以上。
开展《劳动创造美之趣味布贴》等技艺传授和体验活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提升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2023年3月谢静副教授的《植物蓝染与生活-扎染郁金香花束制作》、唐克石副教授的《陶艺》、王力副教授《木工小匠》三门美育手工课程入选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公益性资源,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新华网、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了我校的三门课程。扎染郁金香、DIY小板凳、花式劳动课让大学生感悟创造之美。
3.优师计划美育课程
主要是《美术素养》和《音乐素养》二个模块、各分四学期的进阶课程,学生学习美术和音乐专业基础理论和一定专业能力,提升其音乐及美术综合素养,为培养专业扎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用型基础教育工作者打下基础。
二、多平台助力艺术实践活动
自2022年大中小学一体化美育研究与实践中心成立以来,不断探索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实践。“美育在线专递课堂”获批教育部2022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智能美育教学共同体项目。《“五化一融合”新时代美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新时代师范院校面向人人进阶式美育课程体系创新构建》(BLA220230)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课题。
2023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举办“大中小美育一体化”美育实践教学共同体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美育专家、学者,高校和共同体单位教师代表等5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美育。本次论坛分主题发言、评议、成果展示三个环节,国绕“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评价机制“美育四进(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案例分享”“基于多方协同的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机制研究”“美育与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案例分享”“师范生美育思政研究”“美育在线专递课堂,智能美育教学共同体研究”等内容展开探讨。2023年度,艺术学院共开展11场“美育大讲堂”讲座。

学工社团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情况
以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为载体,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组织“英才杯”大学生辩论赛、“唱响师苑”校园十佳歌手大赛、“金话筒”主持人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承办武汉市大学生音乐节校院晋级赛,重点打造校园艺术节、“光谷英才”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强化学生社团建设管理,构建齐抓共管格局、健全管理制度体系、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增强服务供给能力、强化底线思维意识。全校49个社团涵盖思想政治类、文化体育类、创新创业类等,百花齐放,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多彩校园文化氛围。开展“金话筒杯”校园主持人大赛、“花朝节”、“师苑杯”辩论赛、“学习二十大·唱响新时代”团歌合唱比赛、大学生社团游园会、“百团大战”学生社团招新等品牌活动,活动涉及13个二级学院,参与总人次达5000余次,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文化修养,推动学风与校园文化活动融合发展起到较为显著的效果。
艺术学院的艺术展演活动
张川副教授的原创音乐作品《返璞归“筝”》以中华传统节气文化为主题,多次在武汉琴台音乐厅及各高校展演,并在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国内重要平台展播。
2、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举办了“喜迎七一,艺绘新篇”作品展,作品展共收录师生作品100余幅,主题鲜明、题材广泛,有书法作品、绘画作品、海报、摄影作品等,引人驻足观赏,体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
3、 由武汉光谷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秘书处主办,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校园戏剧教育研究中心、光谷第三小学承办的光谷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戏曲文化进校园”推进会在光谷召开。活动巩固“戏曲进校园”成果,强化戏曲文化在学校的传播与传承,凝练光谷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美育特色。
4、学院“艺心乡建”设计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志愿者服务队24幅墙绘作品,获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成果百强。
5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张川副教授的音乐作品《红烛》、高晋老师的舞蹈作品《长江来信》入选2023湖北省文艺精品创作扶持专项资金项目。
6、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程蓉洁副教授与企业合作设计选送的作品《极简锁》,获2023年国际顶级设计大奖德国红点设计奖。
7、2023年6月,艺术学院师生在中国光谷"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文艺汇演荣获多项奖项。艺术学院漫笛合唱艺术团演唱的《看山看水看中国》荣获二等奖及最佳台风奖。
8、2023年11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执行策划的武汉第七届双年设计展在美丽的武昌四美塘文化公园开展。本届双年展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旨在展示武汉乃至全国在设计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
艺术教育设备与经费
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对专用教室、器材、教学需要的各种教具等教学设施配足配齐。在场地方面,学校现有艺术教育专用教室:120多个间琴房,5间舞蹈实训室、1间演艺厅、2个数码钢琴教室(师范生)、教师素质训练中心、六艺工作室、陶艺漆艺工作室等场地基础上,学校构建“艺术学院艺术创新实践中心”,增设艺术工坊5个(金属艺术设计工坊、漆艺艺术工坊、木工艺术工坊、刺绣及蓝染艺术工坊、数字艺术创新工坊)、实训室4个(丝网印实训室、模型制作实训室、3D打印实训室、艺术路演实训室)、艺术创新智慧教室1间,另外有学术交流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区、音乐、舞蹈实践舞台等,艺术创新实践中心使用面积近2000余平方米,购置三角钢琴一架,基本满足各专业教学和学生学习需求。
六、艺术教育未来努力的方向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学校将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立足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需求,以大中小学一体化美育研究与实践中心探索师范生进阶式美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体验美、实践美、创造美设计美育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和考核方式,探索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2.建成智能美育信息化网络共享平台,拓展大中小美育实践基地,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校园内外的可用于提升艺术教育质效的资源,完善美育和艺术教育服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