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72-2022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12-28   浏览次数:12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深化美育综合改革,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极大推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学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1、核心素养教育必修课《大学美育》

按照国家系列文件精神,学校2021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统一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类、美育教育等课程模块设置,确保学生综合素质基本标准。全校13个学院46个本科专业均设置《大学美育》2学分核心素养教育必修课,课程旨在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及新时代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逐步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外活动课程化管理”的模式,对于构建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相衔接的综合实践育人机制,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建设具重要意义。

2.“进阶”美育通识选修课

以音乐、美术、舞蹈等六个模块为体系的“进阶”美育通识选修课,健康与审美素养纳入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如书画比赛、校园艺术节、艺术展演等),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健康与审美素养进行无缝对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融入到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创新创业等人才培养工作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艺术学院教学团队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2022年共开设33门次美育通识选修课,课程有《歌唱艺术与实践》、《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认知与体验》、《金属艺术》、《简笔画》、《电影&动画配乐(BGM)美学及赏析》、 《古陶瓷修复》、《手工布艺》等,深受学生欢迎,年均选课人数1000人次以上

3.优师计划美育课程

主要是《美术素养》和《音乐素养》二个模块、各分四学期的进阶课程,学生学习美术和音乐专业基础理论和一定专业能力,提升其音乐及美术综合素养,为培养专业扎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用型基础教育工作者打下基础。

二、多平台助力艺术实践活动

艺术学院多学科融合优势建立起来的校级研究平台湖北艺术文化创意研究中心、荆楚非遗传承与教育研究中心、师范生美育实践研究中心、校园戏剧教育研究中心,积极发挥教师学科专业优势,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不断完善实践体验为主、网络自主学习为补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校园艺术教育的可参与度,强化学生艺术审美、体验能力培养,加强大学生健康与审美素养培育,教育引导学生掌握艺术及审美的知识与技能,逐渐提高人文表达和创意表现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我校美育实践中心三门美育劳动课程入选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公益性资源,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劳动教育专区上线。入选课程包括我校艺术学院谢静副教授的《植物蓝染与生活-扎染郁金香花束制作》、王力副教授的《木工小匠》和唐克石副教授的《陶艺》。通过这些“花式”劳动课,学子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际,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修养心性,提高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感悟劳动创造之美。“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教育研究中心”下设的“湖泗窑陶瓷制作技艺研究与传承工作室”正式挂牌。

三、学工社团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情况

学校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校园文化节和“一院一品”为主线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活动全过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品牌文化活动,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以艺术思政课为突破创新思想引领形式,举办2022年“青春向党”艺术思政课,用别样方式歌颂祖国的日新月异;积极举办音乐团课、第九届大学生社团游园会、第十五届“新生杯”辩论赛、第十六届“师苑杯”辩论赛、体育文化节,志愿者文化节,“书香师苑”读书文化节、“金话筒”杯主持人大赛等活动,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艺术学院的艺术展演活动

1、学院成功主办“美美与共 面向人人 2022美育实践研究高峰论坛”,本届美育实践高峰论坛以线上线下混合方式展开,设“美育”,“美育模式、体系、评价”,“美育与实践”三个主题和高峰对话“大中小学校美育”。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同仁,高校和中小学的教学管理者、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共话美育,呈现了近年美育的新思路、新视角、新成果。

2、竞赛成绩显著。2022年艺术学院教学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国家级部级、省级师生专业获奖共150项(其中,国家级2022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7项,全国大学生艺术节获奖5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奖项1项;省级各专业各类竞赛获奖共90余项。

3、发挥专业特特色,服务校园和社会。音乐系师生参演长山社区“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文艺汇演,以实际行动为社区做公益,推进了公益文化服务落到实处。2022年学院100余名师生参与学校组织的“青春向党”为主题的艺术思政课,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思政元素融入生活,搬上舞台,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发挥艺术育人功能,引导广大师生在学思践悟中汲取奋进力量。艺术学院举办了“光谷之声”系列晚会展现艺术学院思政教学综合改革的教学成果。举办办以美育人,向美而行青年博士教师音乐会加强校园美育发展,增强音乐专业课程建设。联合艺笔一画党支部开展“美育进社区”活动,美育社区进校园观摩活动,为我们打造了一场艺术的视觉盛宴,也是我院在“美育进社区”系列活动中的独特创新。

4、在美术作品、优秀艺术实践工作方面,师生取得了优秀成绩。陈郢作品《英山写生》“写生湖北”—在首届湖北省高校风景题材美术作品展览荣获教师组最高优秀奖,谢静作品《习家池小景》获“写生湖北”—首届湖北省高校风景题材美术作品展览学术奖,环艺系尚思思荣获第六届湖北省“学院空间”青年美术设计作品展教师组学术奖;美术系王超老师荣获湖北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高校美育改革创新案例二等奖;动画专业18级学生郑安妮在金山动漫《冰雪大作战》创意大赛荣获三等奖;谢静副教授指导的18级视传1班潘玉玲同学的Beyon D”抖音字体设计,入选第22届白金创意国际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第八届“长江钢琴杯”青少年音乐比赛中,音乐系学生在声乐、钢琴、二胡三个专业多个组别,共获得三个一等奖、十三个二等奖、十个三等奖,多个优秀奖。

五、艺术教育未来努力的方向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学校将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积极推进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教育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美育与劳育融合平台,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服务好光谷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所辖学校,通过目标引领,需求推动,达到上下联动,实现培养、培训、研发一体,推进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教育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包括大中小学艺术教育注重综合化和通识化、艺术教育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素养为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进取精神的人才培养等方面系统性建设。

2、强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设置更加实用性的课程,创造更加自由的艺术环境。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中,艺术教育也需要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在数字艺术领域中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学习。因此,学校可以建立更多的数字艺术实验室和课程,并且加强与数字艺术产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就业机会。通过更加实用性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创造更加自由的艺术环境,提供更加丰富的艺术空间和创作资源,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艺术的无限可能性,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思考、创作,才能够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潜力。